行业概况 - 2024年中国石化行业营收达16万亿元,其中塑料板块贡献2.3万亿元,塑料制品出口额突破900亿美元,占全球35% [2] - 对东南亚地区塑料制品出口额年均增长率超过6%,PVC进口量同比下降20.4%至40.3万吨,出口量达310.8万吨占总产量14%,PP进口量下降12.6%至235.6万吨,出口量同比增长88.2%至216.2万吨 [2] - 国内大型生产装置工艺和生产效率达国际领先水平,产品质量具备国际竞争力 [2] 定价模式现状 - 塑料进出口贸易主要采用现货价格指数或一单一议的定价方式,但指数编制存在样本覆盖不足、数据透明度低、价格发布滞后等问题 [3] - 海运周期长导致企业需承受价格波动风险,部分企业已采用期货套保但效果受限于现货价格公允性 [3] - 90%以上苯乙烯、乙二醇、PVC现货贸易使用大商所期货合约定价,前10大化工贸易企业均已参与期货市场,80%以上现货贸易份额通过期货盘面套保 [5] 期货市场优化举措 - 2021年以来大商所推出超20项化工品种优化措施,包括将PVC交割区域扩展至天津、山东,PE扩展至陕西,PP扩展至天津以提升服务能力 [6] - 2022年试行PVC集团化交割和协议交收制度,2024年推广至全部6个能化品种,中储发展和中远海运成为首批集团交割库 [7] - 实施贸易商厂库制度增加交割量,降低交割成本,品牌交割制度使97%入库产品免检,2024年为65家交割库清退3100万元风险抵押金 [8] - 2021-2024年能化品种价格相关性和套保效率维持在90%以上,2025年上半年日均持仓量339万手同比提升9.35%,产业客户持仓量同比增12.36% [8] 企业实践案例 - 中泰多经通过基差贸易实现PVC销售100元/吨额外利润,2025年计划将20万吨产量采用基差销售 [9] - 金能科技采用PP期货定价模式,下游客户根据期货价格自主报价,提升贸易效率 [9] - 特产石化PVC出口中基差报价占比达1/3,海外客户认可期货价格锚定机制 [11] - 龙昌石化利用期货价格谈判中亚客户,金能化学以PP期货为基准开拓菲律宾市场,月销量从1000吨增至6000吨 [12] 国际化发展 - 纯苯期货和期权将于7月8日上市,2024年纯苯商品贸易量1340万吨(商品化率53%),进口量431万吨(对外依存度15%),有望增强中国价格影响力 [10] - 期货定价模式可提升中国化工产业全球竞争力,减少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冲击,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14] - 行业龙头计划每年提升5%-10%期货定价比例,推动中国塑料产品更好走向世界 [13]
期货助力塑化企业“出海”行稳致远
期货日报网·2025-07-04 0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