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政观评:莫让“规则迷宫”卡住生物医药企业的“上楼路”
南方都市报·2025-07-04 09:31

生物医药企业厂房需求困境 - 深圳生物医药企业面临厂房选择难题,一款干细胞新药即将进入商业化阶段,需7000平方米独栋厂房但难以找到合适场所[1] - "工业上楼"政策虽缓解制造业土地紧张,但药企因特殊性难以受益,仅独栋厂房更易获批生产许可证,成功"上楼"案例极少[1] - 药企陷入两难:选择独栋厂房需承担过大空间成本,选择"上楼"则面临无法获证风险,可能错过市场窗口期导致前期投入损失[1] 药品生产许可审批现状 - 国家GMP规范仅对高致敏性药品等特殊类别要求独立厂房,但审批中形成"一企一栋"惯性思维[1] - 广东省药监部门采取"一企一策"审批机制,目前仅两家药企获批"上楼",但企业认为个案参考价值有限[2] - 药企对模棱两可的审批回复感到焦虑,巨资改造厂房后仍可能因非独栋结构无法获证,风险承受能力不足[2] 行业政策环境诉求 - 生物医药被列为广东及深圳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需公开透明、可预期的规则环境支持发展[2] - 创新型企业抗风险能力弱,明确规则比"一企一策"更能帮助企业专注研发生产,呼吁制定药企"上楼"具体操作标准[2][3] - 行业建议结合现行规定与企业意见出台明确规则,消除审批模糊地带,通过政企协作优化创新环境[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