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政治与油价波动 - 美伊核谈判重启降低中东冲突风险溢价,导致石油战略稀缺性降低,地缘溢价从每桶15美元降至不足1美元 [1][3] - 美国对伊朗"影子舰队"实施新制裁,形成"威慑-谈判"双轨制政策悖论,折射出短期交易性需求与长期价值认同的失衡 [2][3] - 伊朗与以色列停火协议持续(尽管脆弱)进一步弱化地缘风险,石油软实力运行平缓 [1][3] 供需格局分析 - 美国石油日需求预计增长13万桶,巴克莱较此前预估上调10万桶,反映经济韧性 [1][3] - 中国连续三个月未进口美国原油(5月、4月、3月均为零),暴露全球最大经济体间贸易争端的制度性摩擦 [1][3] - 供应端呈现欧佩克计划7月日增产41.1万桶与美国页岩油日产量维持1342万桶的对抗格局,沙特通过增产压制WTI至页岩油盈亏平衡线 [3] 油价表现与预测 - 7月3日纽约原油8月期货结算价跌0.67%至每桶67.00美元,伦敦布伦特9月期货跌0.45%至68.80美元 [1] - 石油软实力呈现"三重背离"特征:地缘风险消退与供应过剩预期共振,区域需求裂差,传统能源与清洁能源政策矛盾 [2][3] - 短期内油价或维持每桶65~75美元震荡格局,受美伊谈判、欧佩克产量政策及中美贸易关系演变多重影响 [1][2][3] 能源政策动态 - 美国"大而美法案"通过油气特许权使用费减免及联邦土地开放强化传统能源,但2027年后取消风能和太阳能税收抵免 [2][4] - 美联储7月降息"仍在考虑范围内",与非农就业数据超预期(失业率4.1%)形成货币政策张力,时薪环比增速0.2%为降息提供空间 [1][4] - 特朗普能源政策明确优先发展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法案已获参众两院通过待签署 [2]
邓正红能源软实力:就业市场强劲缓解衰退担忧 石油需求区域裂差加剧市场波动
搜狐财经·2025-07-04 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