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办法核心内容 - 中国人民银行印发《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明确境内贵金属和宝石现货交易商需履行反洗钱义务 [1] - 将大额交易报告起点金额从5万元提升至10万元(含等值外币),覆盖贵金属和宝石全产业链 [4] - 要求从业机构对单笔或日累计达10万元的现金交易开展客户尽职调查,并在5个工作日内提交大额交易报告 [4][5] 监管升级背景 - 贵金属和宝石行业因产品高价值、易流通及交易隐蔽性,常被用于洗钱和恐怖融资 [5] - 犯罪分子通过现金交易购买贵金属/宝石清洗非法资金,管理办法通过"了解你的客户"原则设置交易节点筛查网 [5] 监管措施细化 - 客户身份资料保存年限从通知的5年延长至10年,需登记姓名、证件号等基本信息 [6] - 实施差异化监管:对高风险机构强化措施,低风险机构可简化或豁免 [6] - 明确从业机构法律责任,对失职行为追责直至刑事处罚,并强调反洗钱信息保密义务 [6] 行业协同机制 - 建立行业反洗钱自律机制,由交易场所、自律组织等参与并接受央行指导 [7] - 鼓励集团内部信息共享,形成"自律+监管"双重防线 [7] - 要求加强内部培训,提升员工反洗钱执行能力,推动合规内控机制建设 [7] 银行风险提示动态 - 上海银行指出贵金属交易金额大、现金比例高,属国际公认洗钱高风险领域 [9] - 惠州农商行强调贵金属匿名性强、易变现,易被洗钱团伙利用 [10] - 工商银行淄博分行向商户普及客户身份识别、可疑交易监测要点及洗钱危害案例 [10] 实施预期影响 - 管理办法8月1日实施,预计提升行业合规水平,有效防范洗钱风险 [10] - 从业机构需提前完善内控制度及员工培训,确保新规落地 [10]
反洗钱监管加码 10万元现金买黄金要报告
搜狐财经·2025-07-04 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