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地方债务现状 - 截至2024年末柳州政府债务余额1042.7亿元(市本级788.4亿元),债务率166.39%为广西地市最高[1][3] - 存量城投债规模710.76亿元占广西全区近六成,有息负债2159.02亿元[3] - 2025年政府债务还本付息70.84亿元,城投平台年利息超90亿元(按4.72%平均利率计算)[4] 财政收支失衡 - 2024年财政收入149亿元同比下降4.8%,支出462亿元同比增21.7%[4] - 政府性基金收入60.66亿元同比骤降53.6%,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7.1%[4][11] - 财政缺口导致"以地还债"能力削弱,土地出让收入连续三年下滑[11] 债务形成根源 - 2017-2020年汽车工业总产值缩水近千亿元,传统产业附加值低而新兴产业未成支撑[8] - 激进城建导致隐性债务:未经审批修建轻轨新增隐性债务176.95亿元[8] - 两任市委书记因政绩工程落马,暴露出债务风险与政治生态的关联[8][9] 化债措施与挑战 - 广西自治区出台11条措施,承诺三年内实现良性循环[14] - 获得全国首笔央行应急流动性贷款,通过低息长期贷款置换高成本债务(如东城集团单笔节省4630万元)[14] - 提出"人工智能+制造"战略,目标2027年相关产业产值破千亿元[15] 产业转型尝试 - 计划打造广西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基地,吸引北上广深企业构建跨境产业生态[15] - 但柳州常住人口持续下降,高教资源弱于桂林南宁,转型基础薄弱[16] - 参考镇江经验:2019-2020年专项债增幅346/425亿元,非标融资占比从高位降至10%[19] 区域对比分析 - 潍坊/镇江通过省级财政托底实现债务置换(专项债+资产盘存+国企合作)[20] - 广西财政实力弱于江苏山东,柳州需同时解决财政修复与产业振兴双重难题[20]
从轻轨烂尾到AI突围:柳州化债的赌与救
搜狐财经·2025-07-04 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