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股IPO市场复苏态势 - 2025年上半年港股IPO市场呈现近四年最强复苏,42家企业登陆港交所,合计募资1067亿港元,较2024年上半年同比增长688% [3] - 平均每单项目募资额约25.4亿港元,超过2022-2024年平均水平 [3] - 市场呈现极端分化:A to H大盘股贡献72%募资,可选消费与创新药板块获散户狂热认购 [3] A to H项目主导市场 - 7家A to H企业合计募资超770亿港元,占IPO总额72%,宁德时代以410.1亿港元成为近四年最大港股IPO [5] - A to H项目呈现"机构与散户同热"特征,宁德时代国际配售认购倍数15.2倍,散户认购151.2倍 [5] - 发行折扣与市值正相关:万亿市值宁德时代港股发行价较A股仅折6.8%,百亿市值公司折扣超30% [5] 行业表现分化 可选消费板块 - 剔除A to H项目后,可选消费以7单募资105.7亿港元成为最活跃赛道 [10] - 蜜雪冰城获5258.2倍认购创历史冻资纪录,布鲁可以6000倍认购成为"认购倍数之王" [10] - 新消费符号标的如蜜雪冰城、古茗上市至今涨幅超150%,传统消费标的普遍破发 [11] 创新药板块 - 创新药板块5单募资40.6亿港元,上市至今平均涨幅78.4%,映恩生物等实现100%以上收益 [12] - 机构与散户行为分化:映恩生物国际配售13.5倍认购,药捷安康获3419.9倍散户认购 [13] - 散户对"创新药"标签的追捧忽略管线失败率超70%的行业现实 [13] 传统板块遇冷 - 工业、材料、信息技术、金融四大板块合计19单IPO,募资仅130亿港元,占比12.2% [15] - 国际配售倍数普遍低于2倍,上市首日平均涨幅仅3.2%,上市至今平均涨幅2.1% [15] - 资本对"强增长信号"的追逐导致传统板块沦为"沉默背景板" [15] 下半年展望 - 预计数家A股公司将登陆港交所,募资规模或比肩上半年A to H水平 [7] - 建议关注千亿市值公司、行业龙头及医药、机器人等热门概念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