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店经济的核心特征与价值 - 小店经济以"小而美"为显著特征,通常由一两间门面、三五名员工构成,提供单价几十元的小吃、不足百元的日用品或生活休闲服务 [1] - 个体工商户构成小店经济主体,在某些城市占比达经济主体数量的70%-80%,是解决就业和支撑民生的重要力量 [1] - 小店作为城市经济的"神经末梢",通过串联物流、供应链和居民消费环节,为大型商业体输送基础流量,体现"小店活则经济活"的底层逻辑 [1] 小店经济的文化与社会功能 - 特色小店如西安肉夹馍店、上海手作工坊等构成城市"文化名片",以非标准化服务填补商业综合体的情感空白 [2] - 部分城市过去忽视小店经济,将早餐车、修鞋摊等挤出市区,导致居民生活不便并削弱城市文化辨识度 [2] - 老城区特色小店消失导致游客停留时间缩短,直接影响旅游消费收入,案例显示被拆除的特色小店中三分之二属于地方特色业态 [2] 政策支持与创新实践 - 浙江组织130家龙头企业与8395户小店结对,在技术、资金、平台等领域提供帮扶 [3] - 广东推出"小店通"平台实现12项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成都出台专项政策开展特色小店示范店评定 [3] - 领导干部带头消费传递政策信号,强化"小店是民生大事"的治理理念 [3] 小店经济的发展方向 - 消费升级催生"小而精"特色小店需求,长沙怀旧小店集群年接待游客超千万,上海独立咖啡馆通过小众体验成为网红打卡点 [4] - 数字化转型推动"线上点单+线下自提"模式,利用大数据优化选品并通过直播打造"云探店"场景 [4] - 社区服务需求使小店成为15分钟生活圈核心节点,案例显示北京便利店接入政务终端,广州"社区食堂"兼具养老与社交功能 [4] 小店经济的系统性发展策略 - 城市规划需预留便民小店空间,避免城市更新挤压其生存范围 [5] - 推动"小店+文旅"融合模式,如将老字号与非遗体验结合打造文化地标 [5] - 治理层面需落实减税降费、简化审批流程,建立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 [5]
让“小店经济”在城市红火起来丨冯奎专栏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7-05 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