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验资PK的抖音直播间,和梁汝波想要的社会美誉度隔多远?
虎嗅·2025-07-05 13:37

直播行业现象 - 抖音主播通过"验资PK"模式创新,要求粉丝在一分钟内刷礼物达到100万音浪(约10万元人民币),未达标主播需接受惩罚,全员达标则进入下一轮 [6] - 2025年6月28日晚,多名主播单场直播完成十二轮验资PK,总打赏流水估值达1200万~1400万元,扣除平台分成后主播人均税后收入超百万(最高者约400万) [7] - 该模式重新定义"验资"(验粉丝资产而非主播资产)和"PK"(纯金钱比拼无才艺展示),形成0实物0才艺0人工的纯情绪驱动变现模式 [9][10][13][23][24] 平台运营机制 - 抖音平台按规则抽佣50%,单场验资PK直播中平台成为最大获益者(分账约600万~700万元) [32] - 平台虽以"诱导非理性消费"为由强制停播涉事主播,但未封禁账号或限制关注,且验资PK玩法已持续至少半年(最早录屏记录为2024年11月) [27][28][29][30] - 平台具备技术能力限制打赏(如设置单IP金额/次数上限),但未实质性执行2022年广电总局关于打赏限额的监管要求 [33][34][35] 行业监管矛盾 - 抖音2025年宣称加大直播生态监管,但实际仍出现单场千万级打赏流水,暴露平台自我监管与商业利益的根本冲突 [36][37][38] - 平台算法机制与直播玩法设计存在系统性矛盾:既需通过刺激情绪实现流量变现,又需承担超10亿月活用户的社会责任 [45][46][47] - 公司CEO将"提升社会信任"列入OKR,但直播治理力度与实际生态差距影响公众对平台社会责任的评价 [47][48] 历史参照对比 - 验资PK模式与西晋石崇王恺斗富现象高度相似:均通过剥削第三方资源(粉丝/百姓)进行非生产性财富炫耀 [39][40][41][42] - 历史经验表明,纵容此类行为将加剧社会贫富差距与矛盾,对平台长期发展构成潜在风险 [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