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巨头竞争态势 - 美团在7月5日突然宣布即时零售日订单量突破1.2亿单,其中餐饮订单超1亿单,此举被视为对淘宝闪购"冲单日"的直接回应 [1][11] - 淘宝闪购上线两月日订单突破6000万单,并计划12个月内补贴消费者及商家500亿元,7月5日其餐饮和零售订单再创新高 [3][4][5] - 京东可能加入补贴大战,三巨头在即时零售市场的竞争已升级为"供应链+配送效率+用户体验"的系统性较量 [8][13] 市场数据与增长 - 2023年中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达6500亿元,同比增长28.89% [8] - 淘宝闪购补贴首日拉动餐饮连锁品牌和中小商家订单环比增长170%和140%,多品类美食订单环比增长超150% [4] - 美团闪购累计交易用户超5亿,商家反馈补贴期间平台订单量增长50%(如寿司店从200单增至300单) [7][12] 战略动机分析 - 阿里将饿了么、飞猪并入电商事业群,意图通过即时零售提升淘宝用户活跃度,实现"电商+服务"的大消费战略升级 [6] - 美团认为外卖高频消费能增强用户黏性,其即时配送体系可反哺零售业务,公司表态"不惜一切代价"投入竞争 [7] - 补贴对美团和淘宝闪购是存量保卫战,对京东则是增量争夺,行业竞争焦点转向挖掘新商业模式和增量空间 [7][8] 运营动态与影响 - 美团7月5日因订单峰值触发服务器限流,部分用户出现异常,两小时内新增订单超2000万笔 [10][12] - 近期补贴力度加大(如"25减21"券),商家承担成本比例下降(寿司店商家承担从3.5元降至6元,平台承担从9.5元增至19元) [12] - 消费者积极响应补贴,社交平台出现"预订单排至大后天"现象,但过度补贴可能导致后续订单骤减和资源浪费 [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