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社会救助从生存兜底走向尊严守护
南方都市报·2025-07-07 00:19

社会救助法草案核心内容 - 社会救助法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公开征求意见 标志着我国社会救助体系从政策主导迈向法治引领 [1] - 草案将以法律形式明确各方权利义务 规范救助行为 为社会救助事业提供制度保障 [1] - 现行《社会救助暂行办法》难以满足日益多样化 复杂化的社会需求 需升级为法律层级 [1] 救助对象范围扩展 - 新增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和刚性支出困难家庭作为救助对象 突破原有仅覆盖特困人员 低保家庭的限制 [1] - 现实需求推动变革:原制度下边缘群体因未达低保标准面临政策支持障碍 刚性支出家庭扣除必要费用后实际收入低于贫困线 [2] - 法律条文明确扩大救助范围 将更多有需要群体纳入国家救助体系 [2] 服务机制优化 - 建立县级"一门受理 协同办理"机制 乡镇设统一窗口 减少重复申报和审核环节 [3] - 推进信息化建设 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 推动移动端服务延伸 [3] - 广州"穗救易"平台案例显示 可通过社工发布微心愿 慈善组织实时认领的方式提升救助效率 [2] 救助体系升级方向 - 救助目标从"保生存"向"保基本 防风险 促发展"拓展 注重发展性政策措施 [4] - 推动单一物质帮扶向服务型救助转型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培育慈善文化 发展志愿服务 [4] - 引入专业社工心理疏导 公益组织技能培训等 实现从生存保障到个体赋能的跨越 [4] - 制度设计理念从"生存兜底"升级为"守护尊严" 反映社会文明进步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