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时电价机制调整背景 - 高温天气带动用电负荷持续攀升,全国多个省份调整分时电价机制以市场化手段破解电力供需平衡难题 [1] - 分时电价在一天中不同时段执行不同价格,包括高峰、平段、低谷等时段,引导用户合理安排用电时间 [1] - 我国分时电价政策始于上世纪80年代,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通知优化分时电价机制,2025年多个省份出台新政 [1] - 本轮调整通过更精细时段划分和灵活价格浮动引导用户削峰填谷,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要 [1] 分时电价对新能源发电的影响 - 价格信号引导用户用电行为与新能源出力特性相匹配,破解新能源消纳问题 [2] - 新能源发电具有波动性间歇性特征,光伏发电高峰在11时至14时,与用户用电高峰存在时间错配 [2] - 多个省份将中午时段调整为低谷或深谷电价时段,反映真实供需关系避免弃电 [2] - 长期看分时电价促进新能源消纳拓展发展空间,短期新能源电价承压,分布式光伏项目经济收益降低 [3] - 建议新能源企业配置储能、加强电力市场营销、探索分布式项目聚合参与绿电交易 [3] 分时电价对电力用户的影响 - 价格信号精准调控引导削峰填谷,降低用户用电成本保障电网安全 [2] - 海南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40.9万辆,集中在零点充电导致电网负荷创新高 [2] - 海南调整分时用电时段,将00:00-00:20从谷段改为平段,08:00-10:00调整为新谷段 [2] - 用户优化用电策略增加低谷深谷时段用电比例可有效压降成本 [3] - 建议用户优化排产计划、节能提效、加强数字技术应用提升电力资源使用效率 [3] 分时电价对电网企业的影响 - 缓解硬抗高峰压力,为电力系统供需平衡提供柔性调节新方案 [4] - 电网企业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分析客户用电行为,提供个性化用能方案 [4] - 完善需求响应服务机制,鼓励用户在负荷高峰主动减少或转移用电负荷 [4]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趋势 - "源荷互动"新形势推动分时电价机制优化调整 [3] - "深谷降价、尖峰加价"价格信号精准释放引导电力资源优化配置 [3]
分时电价破解电力供需平衡难题
经济日报·2025-07-07 0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