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融入文学课堂,师生共成长(文化只眼·新世代新风潮④)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7-07 09:01
在AI面前,教师的作用和独特性更加凸显,学会合理利用教师和AI两种学习资源,成为当代大学 生的必修课。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副研究员李静在教授论文写作时觉得最困难的 是如何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论题,她将其称之为"研究者的核心能力"。在她看来,发现问题 是"从0走到1"的过程,学生需要以自我为中心,用自己找到的"真问题"去驱动论文写作,而这是很难借 助AI完成的。一些参与讨论的00后学生也表示,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教授方法,从师长们的身上看 到的治学之路往往深具启发性。李静的学生杨佳琦提到:"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学术精神,对个体生 命的深度观照,对文化存续的深层守护,是教师带给学生的最大财富。"与此同时,和服从性强、善于 讨好用户的AI相比,老师的中肯意见和批评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不可或缺。当然,AI的长处也显而易 见,它具有高超的学术资源调度能力,可以全天候为学生服务,学生与AI交流起来也更加无拘无束, 尤其是对内敛和社恐的学生而言。 如何巧用AI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哪些教学环节可以交给AI,哪些必须亲力亲为?面对00后的学 习习惯,教师如何跟上变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领域,大学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