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护航孩子成长(社会杂谈)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7-07 09: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 教育部发布《基础教育规范管理负面清单(2025版)》,明确严禁挤占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课时,相关要求从2024年负面清单第九条上调至第二条 [1] - 长期以来体育、劳动、美术、音乐等课程被贴上"副课"标签,常被语数英等考试科目挤占或流于形式 [1] - 基础教育阶段若只重智育偏废其他,将导致学生成为"高分低能"的"单翅小鸟",难以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1] 课程边缘化原因 - 应试教育惯性思维下,分数和升学率成为评价学生学业和学校质量的单一维度,忽视人格、健康等素养培养 [1] - 与考试成绩关联度低的科目易被边缘化,部分教师因此产生职业倦怠并对调课持默许态度 [1] 改革实施路径 - 需破除"主副课"二元对立观念,树立五育并举的科学教育观 [2] - 创新教学方法:德育结合社会热点辩论,体育引入传统民间项目,美育联系生活实际,劳动教育设计实践任务 [2] - 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将课程质量纳入学校督导与教师考核,形成制度保障 [2] 系统性改革要求 - 需教育部门、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协同,使"副课"回归教育本位 [3] - 教育是系统工程,需通过多元课程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