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雨季来临时,城市该如何守护水环境安全?
中国环境报·2025-07-07 09:48

城市水体雨季污染问题 - 我国大部分城市内河水系属于平原河网水系,流量小、流速慢,水体循环不畅,抗污染冲击能力较弱 [1] - 雨季持续降雨可能导致城市排水与污染治理不足,使城市水体系统面临严峻考验 [1] - 雨季污染物入河是导致部分城市河湖雨季水体感官品质较差、水生态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1] 污染源与污染过程 - 城市水体雨季污染是一个复杂的复合系统问题,污染源呈现多源性和分散性 [1] - 降雨初期,雨滴吸附空气中的污染物形成初次污染,地表径流将泥沙、油污、生活垃圾等卷入其中 [1] - 进入排水管网后,雨水冲刷管道内沉积污垢,污染总量大幅增加 [1] - 南方部分城市雨季时城市水体污染负荷可增加30%—50%,部分雨污合流制老城区甚至超过60% [2] 源头控制措施 - 合理布局城市产业结构,将污染密集型产业向远离水源地区域迁移 [2] - 加强对建筑工地、机动车尾气、城市垃圾等污染源的管控 [2] - 城市雨污分流系统建设是源头治理的核心,逐步改造合流制管网可有效减少雨季污水入河量 [2] 过程阻断措施 - 在河道沿线设置生态拦截带、人工湿地等生态设施,利用植物吸附和微生物分解作用过滤污染物 [3] - 在排水口布设截流井、格栅等物理拦截设备,降低进入河道的污染负荷 [3] - 完善污水收集和处理骨干系统,留足冗余空间以应对雨季污染冲击 [3] - 雨季前应对河道、管网进行清淤,减少沉积污染物因雨水冲刷而释放 [3] 末端治理措施 - 智慧排水系统建设为雨季污染治理提供技术支撑,实时监测降雨量、管网水位、水质指标等关键数据 [4] - 结合大数据、AI模型对溢流风险进行精准预测,动态调度调蓄池、泵站等设施 [4] - 某东部城市引入智慧排水系统后,雨季污染控制效率提升30%以上 [4] 制度保障与公众参与 -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跨区域、跨部门的协同治理机制 [5] - 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提升居民生态环境意识 [5] - 鼓励市民参与雨前、雨中、雨后的管理工作,如设施保护、民间河长巡逻等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