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厂AI战略与组织调整 - 阿里合伙人团队从26个精简至17个,字节Seed大语言模型技术负责人离职,机器人负责人孔涛创业,调整多与AI相关 [1] - 腾讯、阿里、字节、美团、百度、快手6家大厂过去一年进行至少12次组织架构调整,其中腾讯、阿里、字节调整最多 [1] - 大厂对AI投入"无上限",资金池稳定且创始人高度重视,但难以复刻AI创业公司的科研氛围和优先级 [1] - 大厂AI发展进入第二阶段:从创始人推动的"全员AI"转向业务执行中的实际问题驱动调整 [1] 核心人物动向反映战略重点 - 马云2023年后五次回归阿里均与电商、AI+云相关,包括参与3800亿元云和AI基础设施投资决策 [2] - 张一鸣频繁参与字节AI核心团队Seed月会,拜访科学家和创业者,成为字节AI和机器人领域的"定海神针" [2] 大厂AI战略布局对比 - 腾讯市值42202亿元,采取"自研+开源"多模型策略推动业务提效 [3] - 阿里市值22445亿元,战略为"用户为先,AI驱动" [3] - 字节市值19530亿元,尚无明确整体AI战略 [3] - 美团战略为"零售+科技",重点投入AI、无人机配送等 [3] - 百度战略明确"以人工智能为优先" [3] AI组织架构模式演变 - 大厂形成三种AI架构模式:技术-模型-应用分层式(字节、阿里)、技术+模型-应用整合式(腾讯、百度)、独立AI应用事业部式(快手) [8][10] - 快手可灵AI事业部2025年Q1已贡献1.5亿元收入 [10] - 字节取消Seed团队OKR季度考核,提供更宽松研究环境 [7] 资源整合与战略收缩 - 阿里收缩非核心业务,集中资源于电商和AI+云,三年计划投入3800亿元 [11][16] - 字节评估Flow团队十余个AI应用,保留用户规模大、产品力强的项目 [11] - 腾讯合并四大AI产品线至CSIG,统一AI技术至TEG [13] - 阿里要求所有部门2025年绩效与AI促进增长挂钩 [14] 人才竞争与流动 - 字节推出Top Seed计划,为技术岗位开出数百万元年薪,招揽前谷歌DeepMind副总裁等人才 [18] - 腾讯启动史上最大招聘计划,三年新增28000个实习岗位,技术类"青云计划"薪酬上不封顶 [19] - 字节系已有超20名高管离职进行AI创业,包括前抖音产品负责人等 [19] 投入规模与盈利挑战 - 字节、阿里、腾讯2024年AI投入均超500亿元,2025年将逼近千亿 [20] - 阿里云2024年营收突破1180亿元,是大厂AI业务中少数盈利板块 [20] - 京东、拼多多、网易选择非AI路径,如京东发力外卖、拼多多千亿补贴获客 [20]
AI,开始重组互联网大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