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年内逾710只基金增聘经理,新生代基金经理加速接棒
第一财经·2025-07-07 20:52

公募基金增聘潮现象分析 - 今年以来至少有逾710只公募产品增聘基金经理 涉及葛兰 冯波 刘格菘等多位知名经理管理的产品 相关公告接近900条 [1][3] - 市场一度将增聘视为"原经理离职前兆" 但业内人士指出这是团队动态优化的常规操作 包括以老带新 工作减负 优势互补等 [1][4] - 中欧医疗健康增聘赵磊与葛兰共管 该产品规模达311.79亿元 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等百亿基金也出现类似增聘案例 [3] 行业团队化转型趋势 - 全市场25.61%基金采用"共管"模式 3307只产品由两位及以上经理管理 共管模式渐成常态 [5] - 2022年证监会政策明确引导构建团队化投研体系 2023年行动方案再次强调平台式投研建设 推动行业加速转型 [5][6] - 新生代基金经理数量占比超三分之一 任职≤3年的经理达1542人 任职≤1年的"新锐"有534人 [6] 新生代基金经理表现与特点 - 年内主动权益类基金前10名中 半数产品由任职不足3年的经理管理 如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年内回报达90.92% [2][7] - 新生代优势在于进攻性强 投资灵活度高 对新兴事物接受快 但存在行业集中度高 业绩周期验证不足等问题 [6][7] - 华南从业人士指出新生代管理规模较小 更适应当前市场风格 但业绩可持续性需更长时间观察 [6][7] 增聘行为的深层逻辑 - 产品规模突破阈值后 单一经理调整难度增大 增聘可实现能力圈差异化分工 如"价值+成长"组合管理 [4] - 市场有效性提升使单兵作战获取超额收益难度加大 团队协作能整合智慧应对复杂环境 [5] - 基金公司明确表示增聘是为减轻管理负担 聚焦擅长赛道 并非离职准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