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收入靠中国,却把中国人当 “冤大头”,如今门店生意快做不下去
新浪财经·2025-07-07 21:22
公司现状 - 哈根达斯中国门店客流量显著下降两位数 营收从8亿美元高峰持续下滑[1] - 母公司通用磨坊考虑出售中国门店业务 官方回应"不予置评"[1] - 门店数量快速收缩 北京南京等地租约到期后关闭近百家门店[9] - 母公司股价年内下跌15% 反映市场对其业务前景的担忧[11] 历史发展 - 1996年进入中国市场 通过包装策略将美国快消品定位为高端小资象征[3] - 中美市场价差曾达90% 25元冰淇淋球在当时月薪500元背景下成为身份象征[3] - 巅峰时期中国市场贡献全球收入近50%[5] - "爱她就带她去哈根达斯"广告语成功绑定爱情与品味概念[3] 市场竞争 - 传统竞争对手DQ 和路雪持续存在 本土品牌崛起加剧竞争[5] - 意式Gelato凭借牛奶低糖概念吸引年轻消费者[5] - 新茶饮品牌如喜茶 奈雪通过时尚社交空间分流客源[5] - 星巴克门店数量达哈根达斯18倍且仍在扩张[9] 战略失误 - 产品创新滞后 未跟进咸蛋黄 黑糖珍珠等新口味趋势[7] - 维持高价策略导致"质价比"劣势 70%消费者只接受10元以下冰淇淋[7] - 信息透明化使过往高价策略成为品牌口碑黑点[9] - 近期降价举措(山姆组合装 9.9元咖啡)与原有高端定位产生冲突[11] 消费趋势 - 年轻消费者不再认同传统情感营销方式[7] - 消费决策更理性 品牌溢价接受度显著降低[7][9] - 高端冰淇淋市场份额萎缩 20元以上产品接受度不足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