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年:新质生产力爆发期亟需机制适配优化
中国证券报·2025-07-08 04:52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基础科研主体为大学和研究机构 属于兴趣和自由密集型领域 粤港澳大湾区在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领域基础科研能力突出 [1] - 应用技术转化主体为企业 尤其依赖高质量制造业 粤港澳大湾区可利用香港科研优势在深圳广州实现技术转化 [1] - 金融服务是技术转化关键支撑 但当前长周期风投体系欠缺 技术转化落地周期需8-15年 地方国资产投创投难以满足需求 [2] - 产业政策应双轨并行:既要支持新生产力创造 也需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业态 避免资源过度集中于单一赛道 [2] 企业创新与监管 - 企业创新需监管松紧适度 环保质量等红线需严格把控 但对技术探索应放宽限制 政府重点营造营商环境 [3] - 中小企业虽受地缘政治冲击较大 但具备显著韧性和灵活性 专精特新企业应成为政策扶持重点 建议采取"抓小放大"策略 [3] - 生物医药领域存在创新落地瓶颈 全球20%创新药由中国企业研发 但受风投缺位及审批定价等因素制约难以商业化 [2] 企业出海战略 - 出海需聚焦高质量创新产品 避免低端市场竞争 中国工业门类齐全且高端化能力提升 应注重产品社会价值融入当地 [3][4] - 国企民企出海需分工协作 国企主导大型基建项目 民企发挥民生经济领域优势 强化本地化融合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