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消费与扩大内需 - 当前外需受国际政经环境影响 提振消费对稳增长作用凸显 需解决"有钱花"和"有钱没处花"问题 [1] - 服务业发展可扩大就业提升劳动收入占比 同时提供多元消费场景满足潜在需求 [1] - 中国经济长期依赖投资和出口 消费占比偏低 启动国内消费需求可优化经济结构并提升居民福利 [1]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原因 - 存在大量潜在服务消费需求如教育医疗养老等 供给侧投资不足导致需求未充分释放 [2] - 随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消费及服务消费在GDP中占比持续提升是客观规律 [2] - 需完善市场机制 让需求牵引供给 政府需减少限制性措施以释放消费增长空间 [2] 增加居民收入的途径 - 宏观经济政策需进一步发力推动经济增长 扶持提供大量就业的行业 [2] - 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服务业比重 服务业劳动收入占比高于制造业 [3] - 优化税制完善社保制度 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 增强参保选择性 [3] - 通过公共政策增加教育住房支出 减少家庭负担 释放消费潜力 [3] 改善服务消费供给能力 - 放松服务业管制 降低医疗教育等领域门槛 扩大开放 [5] - 减少民营经济进入服务业的制约 打破部门壁垒 [5] - 释放更多消费场景如开放城市河道 增加公园绿地 建设社区体育设施 [6] - 解决大城市服务业劳动力短缺 拓展幼儿园服务年龄至3岁前 [6] 破除服务业发展迷思 - 制造业与服务业并非对立 生产性服务业可赋能制造业提升竞争力 [7] - 大城市需建成消费中心城市 利用人口规模优势发展新兴服务消费 [7] - 减少行业进入限制 加快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 提升服务业质量 [8] - 改善营商环境 减少民营经济进入服务业的制度性障碍 [9] 人口与城市空间格局 - 制造业技术进步将推动更多人转向服务业 需降低外来人口落户门槛 [9] - 服务业依赖中心城区人口密度 应增加住房供应减少职住分离 [10] - 人口向中心城区集聚有利于服务业发展和缓解城市拥堵 [10]
提振消费既要“有钱花”,更要“有地方花钱”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7-08 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