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车界|维修工喊话新能源车企“放开格局”:让车主修得起车!
齐鲁晚报·2025-07-08 11:02
新能源汽车维修困境 - 新能源车主面临"买得起修不起"困境 激光雷达单颗维修报价1 9万元 换电池费用达19 9万元远超车辆残值 [3] - 车企采用"配件垄断+技术封锁"模式 三电系统维修需主机厂云端授权比例达70% 原厂配件流通率不足30% [3] - 选择非授权渠道维修可能触发"脱保"条款 概率超85% 部分车企以"私自改装"为由拒保 [3] 维修成本与行业现状 - 新能源车主年均维修支出较燃油车高65% 其中三电系统维修占比超70% [3] - 新能源汽车维修保养投诉量同比增长127% "维修成本高""脱保纠纷"占比超60% [4] - 全国40万家传统汽修店中仅5%(约2万家)具备新能源维修资质 多集中于一二线城市 [4] 技术壁垒与法律风险 - 因车企未开放BMS协议 第三方诊断设备形同虚设 高压电操作需持证上岗 全国仅24 2%维修工具备资质 [6] - 2024年上海两名维修工因解锁电池包被判"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引发汽修行业寒蝉效应 [6] - 部分车企试点"授权第三方维修" 如比亚迪允许持证第三方修车后通过APP报备不影响质保 [6] 行业建议与未来方向 - 建议借鉴欧盟《汽车可维修法案》 公开基础维修协议与故障代码 允许第三方在安全范围内参与竞争 [7] - 建议建立合规第三方配件供应体系 打破原厂垄断 将维修经济性纳入新车准入审查 [7] - 应推动建立国家新能源维修技术标准 明确"合理维修"边界 降低法律风险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