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国网兰州供电公司通过"四维聚链"体系(人才梯队链、创新动力链、专业协同链、制度保障链)激发青年员工创新活力,形成创新成果持续涌现、人才加速成长的良好局面 [3][5][6][7][9] - AI被视为创新助手而非对手,公司通过跨代际协作(如"新老组合"团队)和跨专业联盟整合资源,推动技术革新 [1][4][7] - 创新机制设计强调"小创新解决大问题",通过"五小"活动、成果转化激励(如3000万元转化收益)和容错机制降低创新门槛 [6][8][9] 人才梯队链 - 创新团队年龄结构科学:老、中、青占比分别为3.7%、41.7%、54.6%,通过"师带徒"培养方案促进技术传承与前沿探索 [5] - 2025年组建12支创新联盟队伍,包括5支劳模工作室联盟和1支高校产学研合作,形成"精英引领、全员参与"格局 [5] - 青年人才快速成长案例:刘娟8年内完成《秒级一键顺控操作法》等创新项目,公司现有9名青年入选三级托举工程,11人获评专家职级 [5] 创新动力链 - 以班组为"五小"创新(小发明、小创造等)前沿阵地,2024年建立"15514+N"工作矩阵:1个创新中心+5个专家团+5类工作室+1个训练营+4类管理机制 [6] - 2025年专项激励办法推动创新覆盖,上半年2项成果入围全国总工会5000项精选"五小"成果 [6] 专业协同链 - 跨专业联盟破解领域失衡:营销与生产专业协作案例《治理三相不平衡快速换相开关》显著提升成果产出效率 [7] - 主业创新+产业转化模式:联合科技公司通过电商平台嫁接资源,2021年以来支撑38个群创项目孵化,转化收益约3000万元 [8] 制度保障链 - 建立"领航式"指导体系:党政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配套"双轨晋升"通道和"三库联动"机制(种子库、骨干库、专家库) [9] - 容错机制与绩效双考:10名创新成员获国网工匠、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强化创新者地位与待遇 [9]
“四维聚链”激活职工创新动能——国网兰州供电公司职工创新工作侧记
中国能源网·2025-07-08 1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