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年中盘点】港股IPO盛景下的退市潮:离场者众,候场者多
搜狐财经·2025-07-08 16:38

港股IPO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港股IPO市场火热,44家企业成功登陆港交所(含转板及SPAC),合计集资1071亿港元,同比激增699% [2] - 新股市场受投资者青睐,蜜雪集团(02097 HK)、云知声(09678 HK)、布鲁可(00325 HK)等股价涨势凌厉 [2] 港股退市潮现状 - 2025年上半年29家企业从港交所退市,较2023年同期的23家增加6家 [3] - 退市企业分为两类:私有化退市(14家,占比48 3%)和被强制摘牌退市(13家) [5] - 私有化退市占比显著上升,较2023年同期的12 5%和2024年同期的30 4%大幅提高 [5] 退市原因分析 - 私有化退市主因:股价低迷、成交量不佳、内部重组,保留上市地位性价比低 [5][7] - 强制摘牌退市主因:业绩差、年报"难产"、长期停牌、违反上市规则 [5][8] - 港股市场80%资金集中在20%优质股,大量公司流动性极低甚至丧失融资功能 [7] 退市企业特征 - 被强制摘牌的知名企业包括西王特钢(债务危机、年报难产)、中泛控股(巨亏、违规) [8] - 29家退市企业多属传统行业:地产投资、影视娱乐、能源、消费等 [9] - 退市企业案例:VISION DEAL-Z(7827 HK)、安科系统(8353 HK)、粤丰环保(1381 HK)等 [9] 市场流动性问题 - 南向资金上半年净流入7398 7亿港元,集中增持中芯国际(00981 HK)、美团(03690 HK)等科技股 [11] - 7月7日港股413只个股零成交,占全部上市公司约15 6% [11][12] - 零成交个股包括大中华控股(0021 HK)、远东控股国际(0036 HK)、科联系统(0046 HK)等 [12] 私有化动态 - 上半年41家企业披露要约收购及私有化计划,至少10家正推进退市 [13][14] - 私有化案例:谭仔国际(02217 HK)溢价75 56%、迪生创建(00113 HK)100%股权收购 [14][16] - 私有化目的多为节省合规成本、业务调整,多数方案提供高于市场价的溢价 [15][16] 监管政策影响 - 港交所实施"快速除牌"机制(主板公司停牌18个月即退市),强化企业治理规则 [7] - 监管层加强财务及内控监管,加速出清不健康企业以提升市场整体质量 [7] - 香港证监会强调汰弱留强,投资者更青睐人工智能、新能源、互联网科技板块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