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为规避美国,去越南建厂,如今越南为了46%降到20%而转头跪了美国
搜狐财经·2025-07-08 18:25

中国企业应对美国关税策略 - 中国企业为规避美国46%惩罚性关税,迅速将组装环节转移至越南,维持国内主力生产同时贴越南制造标签[2] - 2023年下半年起中国对越南直接投资猛增,新增制造企业超600家,集中在电子组装和机械加工领域[2] - 富士康、立讯精密、歌尔声学等供应链龙头企业均在越南设厂,行业出现"越南是第二个东莞"的说法[2] 美国关税政策调整 -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出台新规,要求越南制造商品进行原产地审查,中转拼装或中国产值占比高者仍征收40%关税[5] - 真正越南制造需满足原料、工序、工人、增值全在越南本土,方可享受20%优惠关税[5] 越南政策转向 - 越南2024年5月新规执行双重标准:加工增值率和本地原料占比,中国零部件超60%即视为转口贸易[6] - 截至2025年Q1已有180家中国企业被认定产地资质不合格,面临大额关税补缴[7] - 美国对借道越南产品追溯征收40%关税,自2024年12月起执行,企业税负突增一倍[7] 企业困境 - 企业已投入设备、厂房和人员,租期签5年,面临供应链重构和合规审计压力[7][9] - 越南默许美方查厂,企业需同时应对美方代表和海关稽查双重检查[7] - 2023年中国对越南投资达38亿美元(同比+24%),但政策突变导致投资沉没[11] 行业影响 - 越南对美出口中29.7%为中低端组装产品,最易被认定为中国中转[9] - 电子产品和机械组装占越南对美出口结构近三分之一[9] - 全球贸易进入深层合规阶段,转口模糊操作空间收窄[11] 后续发展 - 中国商务部回应正在开展评估,暗示将采取反制措施[11] - 企业面临两难:留在越南需承担高税负,重新布局成本更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