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内容归属、禁止限制跨平台直播 全国首个直播带货合同示范文本发布
北京商报·2025-07-08 18:30
行业监管框架 - 北京市发布全国首个直播带货平台服务合同示范文本,明确平台经营者与直播间运营者的权利义务[1] - 合同涵盖禁限词管理、知识产权、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关键领域,禁止平台实施垄断或不正当竞争行为[1] - 要求直播间运营者依法办理营业执照,解决主体资格模糊问题[4] 数字人直播发展 - 数字人直播在深夜时段快速崛起,解决真人主播人力成本高和全天候覆盖难题[5] - 罗永浩虚拟数字人直播首秀吸引超300万观看量,品牌商普遍采用"真人+数字人"混播模式[5] - 数字人可24小时稳定输出品牌话术,避免真人主播情绪波动,特别适合产品展示型直播[6] 知识产权规范 - 明确直播内容知识产权归运营者所有,平台仅限内部免费使用,外部使用需另行授权[8] - 允许实名认证主体变更,保障直播间持续运营稳定性[8] - 账号变更条款平衡创作者与平台权益,被行业专家评价为直击痛点[9] 平台运营规则 - 禁止平台限制运营者跨平台开展同类直播活动[9] - 平台可对违规行为采取分级处置措施,包括停播、注销账号等[10] - 明确直播带货定义为"通过直播展示第三方商品并引导购买"的经营活动[10] 消费者保护机制 - 要求平台建立消费争议解决机制,承担先行赔付责任后可向运营者追偿[12] - 运营者需显著标明非销售者身份及实际销售者信息,否则承担赔偿责任[12] - 禁止运营者删除用户评价或通过虚假抢购等行为伪造流量数据[11] 内容合规要求 - 使用AI合成内容必须进行显著标识[5] - 运营者需建立质量控制机制,确保商品信息真实完整[13] - 禁止发布虚假或误导性信息,要求明示价格、质量等关键信息[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