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的本质与功能 - 稳定币是与真实资产锚定的支付工具,锚定法定货币的稳定币与其他加密货币在金融功能上具有不同性质[2] - 稳定币在支付结算领域作为辅助工具应用有效,但对货币发行、流通和货币政策有正负面影响需规范监管[1] - 稳定币的金融业务实质是传统金融工具的链上化,如银行本票、证券等,技术未改变金融本质[5] 国际立法与监管动态 - 香港、美国等经济体为稳定币立法旨在加强监管而非合法化,法案核心内容是对稳定币的监管约束[3] - 立法将稳定币区分为合法与非法,纠正"稳定币支付即合法交易"的误读[3] - 美国法案禁止未经批准的境外美元稳定币与美国居民/企业交易,香港要求境外港元稳定币须经金管局批准[20][16] 稳定币的应用场景 - 主要应用于四大领域:加密资产交易支付、规避制裁的跨境贸易、币值不稳定国家的个人支付、非法交易[9][10][11] - 美元稳定币占流通中稳定币绝对多数,是美元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的自然结果[6][7] - 在跨境贸易中,稳定币仅用于尾款等小额支付,无法替代传统贸易结算全流程[9] 商业模式与参与方诉求 - 发行人核心商业模式是利用储备货币投资获利,传统模式包括兑换手续费、支付服务费及交易所分润[12][13] - 支付方诉求为低成本解决法币支付障碍,收款方需稳定币可顺畅兑换法币且普遍可用[8] - 兑换机构通过稳定币与本币的买卖差价盈利,形成链上非银行货币流通体系[15] 对货币体系的影响 - 100%储备资产托管不增加货币投放量,但储备货币用于投资或放贷会扩大货币流通量[17] - 稳定币广泛认可度影响市场流动性滞留时间,兑付危机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18] - 超发稳定币等同于信用创造,需研究对市场利率和货币政策的潜在冲击[18] 人民币稳定币发展建议 - 发行必要性包括适配区块链交易场景、应对跨境支付政治化及保障金融安全[19][20] - 可行性基于数字金融技术储备,可参照银行本票链上化模式突破法律障碍[21] - 监管需境内外统筹,强化资本规模、储备资产、业务范围三重约束[22] - 建议推出通用型与专用型两类人民币稳定币,并与数字人民币无缝对接[23][24] 美元稳定币潜在风险 - 比特币作为国家储备资产的提议存在政策反转风险,可能冲击全球储备体系[25] - 境外美元稳定币持有人面临兑换风险,美国可能优先保障国内兑付[25] - 稳定币储备大量投资美债可能加剧市场波动,挤兑恐慌或引发抛售潮[26]
应该为人民币稳定币立规则
经济观察报·2025-07-08 1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