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三轮驱动”构建四川非遗创新生态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2025-07-09 07:19

科技赋能非遗创新 - 九寨沟演艺中心通过动态捕捉、AI等科技手段将非遗与现代技术结合,推出"天下九寨"演出,游客体验显著提升[1] - 成都国际非遗节推出AR特效展示竹编技艺、火龙灯舞等非遗项目,并上线AI非遗秀场、AI绘梦师等互动玩法,观众可试穿融合蜀锦、蜀绣等元素的虚拟时装[2] - "灵境新承实验室"推动情景式、定制化非遗体验产品进入景区、商圈等场景,满足多样化文化需求[2] 非遗数字化产品开发 - 成都东极六感公司发布非遗游戏《二十四节气》,构建动态川西村落,植入宽窄巷子民俗场景、唐宋商业传统等地域元素,实现沉浸式文化体验[3] - 游戏采用"真实时间系统"与现实同步,如端午节显示龙舟竞渡场景,并通过"多函数开发算法"降低操作门槛[3] 政策支持与产业激励 - 成都市出台政策支持AI设计服务,对年度服务收入超50万元的高校或企业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将生成式AI技术纳入非遗产业扶持体系[4] - 四川省委提出强化非遗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发展主题文化游、研学游,开展研学旅游基地品质提升试点[4] 人才培育与产业成果 - 自贡国际恐龙灯会累计接待游客208.73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2.36亿元,爆款灯组如"青城双姝"带动出圈效应[4] - 自贡市与四川轻化工大学共建彩灯学院,开设专业课程培养年轻创意团队,嘉华彩灯团队"90后""00后"占比超90%,"一路繁花"灯组制作团队平均年龄26岁[5] -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开设数字非遗视觉创作微专业,培养兼具非遗素养、AIGC技术与短视频创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