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谋破局 寻新章 促进绿色金融创新发展
金融时报·2025-07-09 09:53

绿色金融发展成效 - 我国绿色贷款余额已超40万亿元,位居全球首位 [1] - 绿色债券市场发行规模持续扩大,吸引大量资金流入绿色产业 [1] - 绿色保险加速发展,为实体经济绿色发展提供保障 [1] 碳市场动态与挑战 - 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成交均价为74.96元/吨,较去年11月高点下降约三成 [2] - 碳价下行受履约窗口、配额未收紧等因素影响,主管部门担忧高碳价加重实体经济成本 [2] - 欧盟碳价曾达约合人民币1000元/吨,高碳价有助于促进绿色技术研发与推广 [3] 碳市场国际化路径 - 强制碳市场因涉及各国定价权,短期内难以实现互联互通 [3] - 自愿碳市场规模较小,价格较低,具备跨境交易基础,互联互通可能性更高 [4] - 建议授权香港、澳门与其他国家签订碳信用合作协议,开展自愿碳市场互联互通试点 [4] 国家自主贡献目标(NDC)与信息披露 - 中国将宣布覆盖全经济范围的2035年NDC目标,推动地方及市场主体加速转型 [5][6] - NDC出台后,各地区及重点行业骨干企业需编制转型行动计划 [6] - 财政部发布《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试行)》,三大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 [6] 转型金融发展 - 中国人民银行已编制4个行业(煤电、钢铁、建筑建材、农业)的转型金融目录,另有7个行业正在编制 [8] - 缺乏清晰的转型标准可能导致"洗绿""假转型"风险,打击金融机构积极性 [8] - 当前转型金融产品以债务类工具为主,股权类和保险类工具较少 [8] 股权类转型金融工具 - 转型企业有扩充资本金需求,建议支持股权类基金发展,设立"转型基金" [9] - 部分金融机构已考虑推出股权类转型金融工具,如"转型基金"等产品 [9] - 绿债市场流动性欠佳,银行持有大量绿债且不交易,绿债基金和ETF产品较少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