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食物的颜色
虎嗅·2025-07-09 10:59

食品安全事件 - 天水某幼儿园使用不可食用彩绘颜料加入发糕和玉米肠卷中,导致二百多名幼儿血铅超标[1] - 幼儿园为吸引生源降低成本,舍弃天然食物着色,选择廉价工业颜料制造视觉效果[1] - 事件折射出社会对"视觉奇观"的病态追捧和食品安全底线失守[1] 食品着色历史演变 - 汉代开始使用植物汁液和矿物色素对面点进行着色,贵族使用朱砂和动物骨髓增色[3] - 唐代形成天然色素使用体系,红曲米和栀子汁用于宫廷点心,寺院推动植物性着色普及[3] - 宋代出现专营染色点心铺户,使用红菜头汁和姜黄等天然色素制作多色点心[3] - 明清时期色彩成为礼制符号,宫廷规定祭祀用糕须以朱砂点顶,民间发展出分层蒸制工艺[4] 食品着色文化意义 - 色彩成为判断食物安全与否的第一道感官门槛,鲜艳颜色能刺激食欲[2] - 食物着色不仅是审美需求,更是宗教仪式、阶层区隔的视觉符号[4] - 各国饮食文化都将色彩搭配视为重要组成部分,如中餐"色香味形"、西餐"摆盘艺术"[4] 食品着色产业发展 - 1856年化学合成色素发明后,工业时代开启色彩狂欢,以低成本复刻自然之色[6] - 现代食品工业普遍使用色素,色彩鲜艳的食品更容易吸引儿童和青少年购买[7] - 2023年出现AI定制食品颜色服务,算法根据顾客特征生成专属颜色代码[9] 食品着色技术趋势 - AI开始设计"最优食欲色",通过脑电波数据库生成刺激多巴胺的食品颜色[9] - 未来可能出现"元宇宙食品",由大豆蛋白和真菌色素3D打印而成[11] - 食品着色史本质是权力争夺史,从神权垄断到资本控制再到算法殖民感官体验[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