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银行纷纷下架可转债,市场或现千亿元缺口,投资者“疯抢”新债
华夏时报·2025-07-09 13:15

银行可转债市场动态 - 多家中小上市银行近期触发可转债强赎条款,包括齐鲁银行、杭州银行、成都银行、苏州银行、南京银行等,涉及发行总额合计480亿元 [1] - 浦银转债预计通过转股和强赎完成摘牌,规模达500亿元,另有紫银转债、上银转债、常银转债等排队转股 [1] - 银行板块整体走强,二季度A股银行板块上涨16.02%,正股价格大幅上涨促使银行加速转股进程 [2] 银行可转债供需分析 - 银行转债规模占整体转债市场18.7%,2025年新发规模仅170亿元,却有超500亿元规模面临退市,供需矛盾突出 [4] - 存量规模预计骤降至1000亿元以下,机构资金可能分流至中小规模成长债(如新能源、AI概念)或低估值蓝筹债(如公用事业、消费板块) [4] - 银行转债因其信用资质强、抗风险属性显著、正股股息率突出,长期受投资者青睐,但供给持续减少引发配置替代需求 [3][6] 机构投资者策略调整 - 机构投资者转向挖掘"股性强,债底稳"的标的,如银行、央企、能源板块中转股预期明确的转债 [6] - 套利策略关注含权较强、转股溢价率收敛空间大的转债,量化基金利用价格波动获取超额收益 [6] - 公募基金持续减配银行转债,转向红利资产或其他替代品填补配置空白 [5][6] 新债发行与市场反应 - 中国广核发行49亿元A股可转债,利率设定为0.2%-2.0%,初始转股价格3.67元/股 [7] - 新债上市首日涨幅明显,因资金面充裕且供给偏紧,但发行节奏尚不足以完全替代银行转债留下的缺口 [8] - 市场期待银行转债发行回归正常,未来银行可能在股价走高窗口期重新发行新一轮转债 [9] 银行可转债功能与前景 - 可转债转股前融资成本较低,转股后可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尤其受股价破净银行青睐 [3] - 银行转债摘牌是资本补充周期中的阶段性节点,未来中小银行仍需持续优化资本结构支持地方经济 [9] - 股价上涨提升市场对银行基本面认可度,但若未来股价调整可能对存量转债形成折价压力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