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发展历程 - 2006年公司创始人汪滔在深圳80平方米民宅创业,2022年营收超300亿元人民币,占据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约80%份额 [1] - 2014年公司无人机销量达40万架,销售额5亿美元,利润1.2亿美元,2016年北美市场贡献40%海外收入 [2] - 2011-2016年全球销售额增长160倍,2017年营业额180亿元人民币,海外收入占比80%,北美为第一大市场 [5] - 2013-2017年销售收入从8.2亿元跃升至175.7亿元人民币,2015-2017年净利润从14.2亿元增至43亿元,同比增长122.8% [4] 市场表现与份额 - 2020年美国市占率达47%,2024年58%美国无人机运营商使用公司设备,商业和政府领域占比70%-90% [3] - 美国警察和消防部门无人机90%以上为公司产品,特勤局2022年采购20多架 [13] - 2020年公司面对15%关税反涨价13%,市场份额不降反升 [17] 产品与技术突破 - 2012年推出精灵Phantom1无人机,定价679美元,实现"到手即飞",推动美国市场从小众转向大众 [4] - 早期核心技术包括自研多旋翼飞行控制系统和稳定航拍云台 [4] - 产品覆盖房地产、影视制作、消防、执法等多元领域,被媒体称为"无人机界的苹果公司" [12][13] 营销与品牌建设 - 早期通过DIYDrones等航模论坛建立口碑,后期布局YouTube、Instagram等社媒平台累积超1000万粉丝 [5][6][7] - 与Casey Neistat等YouTube顶级KOL合作,发起DJIChallenge等UGC活动强化品牌力 [6] - 产品植入《国土安全》《生活大爆炸》等美剧,2015年与ABC合作航拍火山喷发节目 [12] 渠道策略演进 - 2010年前通过论坛点对点直销,2010年后拓展eBay、亚马逊及专业代理商 [14] - 2015年成为亚马逊VC供应商,2016年与苹果合作进驻400家Apple Store并获新品首发权 [14][15] - 2019年进入百思买线下门店,2024年纽约第五大道开设北美首店,形成全渠道销售网络 [16][17] 国际化路径 - 2010年通过香港航模展获取海外订单,主攻北美市场因目标用户集中于海外航模及影视行业 [5] - 2011年成立北美分公司,采用"未来无所不能"口号突破大众市场 [9][10] - 产品定位高端,被《经济学人》《时代》等主流媒体誉为"中国机器人代表" [12]
制裁不断、缺货“阴云”,大疆为何仍能牢牢占领美国市场?
36氪·2025-07-09 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