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盛:中国创新药迎结构性重估,出海授权是关键突围路径,夏季将迎来低吸窗口?
华尔街见闻·2025-07-09 16:27

中国创新药行业的结构性重估 - 中国药企已从"仿制为主"转向"原创创新+出海授权"的新阶段 [1] - 2025年上半年中国生物科技板块涨幅达78%,显著跑赢恒生医疗指数(+41%)、MSCI中国(+18%)及美股生技板块XBI(-6%) [1] - 中国生物科技公司整体市值仅为美国同行的14%-15%,但全球创新贡献比重接近33%,显示行业仍处于"价值洼地"阶段 [3][4] 全球化进展与市场地位 - 中国贡献全球50%的新进入人体临床新药分子,拥有约1/3全球创新药在研管线(十年前占比仅为个位数) [4] - 2025年上半年中国药企占全球BD交易数量与金额的27%和32%,出海交易总额达480亿美元(占全球药物授权交易的32%) [4] - 3SBio与辉瑞达成的12.5亿美元首付款授权交易成为里程碑事件 [4] 技术领域优势 - 在ADC和双特异性抗体领域形成全球优势,两类资产占出海授权交易的近1/3 [5] - 中国开发的ADC进入临床数量占全球70%,预计2026年中期迎来首波中国ADC资产的全球三期数据发布 [5] - 肿瘤领域贡献过去三年60%以上的出海授权交易,免疫学和心血管代谢领域(如GLP-1)交易数量正在上升 [6] 投资机会与催化剂 - 高盛认为夏季市场为长期投资者提供低吸优质创新药标的的窗口期 [7] - 未来6-12个月关键催化剂包括临床数据发布和潜在授权交易 [7] - 高盛引入"PoLS"框架评估授权成功概率,重点关注产品竞争力、临床数据成熟度及国际药企对接深度 [7] - 中型和小型公司估值尚未充分反映全球化潜力,未来上行空间来自授权交易落地、临床数据发布及新管线项目进入全球视野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