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厂家话术买车的用户,已经遭遇了背刺
36氪·2025-07-09 18:36
车企营销承诺与兑现问题 - 车企推出高保值回购、智驾保险、终身质保等营销策略瞄准消费者购车痛点,但实际执行中存在严苛标准、文字游戏和推诿现象[1][4][9] - 小鹏推出239元/年的智驾保险,最高赔付100万元,但实际补偿需扣除交强险和商业险赔付部分,车辆损失仅按定损金额10%补偿[4][5] - 三年保值换购政策中,4S店常以未签署合同、拖延验车等理由拒绝执行,某车企回购公司涉及百余人维权,单辆车亏损超10万元[6][7] 终身质保与自燃承诺的局限性 - 终身质保限制首任车主、强制4S店保养且排除易损件,维修成本高且易因非原厂配件失去资格[9] - 别克E5承诺一年内三电自燃1:1赔付新车,但未明确事故鉴定标准,且法律已规定生产者需对质量缺陷担责[9][10] 行业利润结构与售后布局 - 2024年汽车行业利润率仅4.3%,2025Q1降至3.9%,经销商盈利比例不足40%,但售后业务毛利率高达46%-59%[11][13] - 中升集团售后业务贡献126.51亿元毛利润(毛利率46.2%),AutoNation售后毛利率达59.53%,主机厂通过终身质保绑定售后收益[13][14] 政策可持续性与行业影响 - 保价承诺依赖企业信用对抗市场贬值,行业残值崩溃时难以为继,如同"螳臂当车"[16] - 碎片化政策缺乏执行细则和第三方监督,短期获关注但长期消耗消费者信任,市场将筛选真正履约企业[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