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从罚款到坐牢!A股大佬“栽了”,监管绝不手软

监管趋势 - 2024年4月新"国九条"实施后监管力度显著加强,上市公司"首恶"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逮捕的情况明显增加 [2] - 行政、民事、刑事"三罚联动"成为监管新趋势,性质恶劣的"首恶"将被同步处以刑罚 [2][3] - 监管部门对资本市场违法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强调立体化追责包括行政罚款、民事赔偿和刑事责任 [7] 瑞斯康达案例 - 瑞斯康达董事长李月杰和董事朱春城因涉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1][3] - 公司通过专网通信开展虚假自循环业务,2019年虚增营业收入3.51亿元、利润0.64亿元,占比分别为13.21%、32.82% [4] - 2020年虚增营业收入2.81亿元、利润0.53亿元,占比分别为14.41%、37.31% [4] - 2023年9月公司及相关人员被证监会合计罚款770万元,其中公司被罚200万元,两名高管各被罚100万元 [4] 其他上市公司案例 - 锦州港副总裁宁鸿鹏、曹成被辽宁省锦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决定逮捕 [6] - 博天环境实际控制人赵笠钧因涉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被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 [6] - 卓翼科技实际控制人夏传武因内幕交易和操纵证券市场罪被判有期徒刑七年并处罚金4500万元 [6] - 红星美凯龙原执行总裁高爽因职务侵占罪被判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 [7] - 金运激光实际控制人梁伟因操纵证券市场罪被判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1200万元 [7] 行业影响 - 刑事处罚具有更强威慑力,能及时制止严重违法行为蔓延,保障证券市场公平公正 [8] - 刑事处罚带来巨大声誉损失并记录个人信用档案,对未来职业发展产生严重限制 [8] - 专家建议进一步加大刑事惩处力度,聚焦控股股东、实控人等"关键少数" [10] - 建议细化和严格信息披露要求,建立信用评价体系与公司融资并购业务挂钩 [10] - 建议提高刑事处罚刑期和罚金数额,强化对"关键少数"违法行为的终身追责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