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世界发展31亿元放售上海写字楼,“短年限”或成套现难点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7-09 20:32

大宗交易市场现状 - 上海大宗交易市场成交量降至5年来最低水平,2025年上半年戴德梁行统计成交额158亿元同比下降57%,世邦魏理仕统计为230亿元同比下降30% [5] - 市场呈现"以价换量"特征,买家观望情绪浓厚,交易周期普遍拉长,部分项目如博华广场虽签约但未最终完成 [6] - 内资买家占比自2019年起持续保持75%以上,非机构买家成为主力,5亿元以下交易金额占比达75% [7] "短年限"物业交易特点 - 上海K11写字楼剩余使用年限19年,委托售价3.9万元/平方米,总价超31亿元,低于市场传闻的28.5亿元 [1] - 仙乐斯广场剩余年限16年,象屿集团拟收购价较初始报价降低25%,创南京西路商圈三年最大折扣但仍陷僵局 [8] - 力宝广场剩余年限仅9年,由北京国资接盘,显示地方国资成为"短年限"物业主要接盘方 [2][3] 资产估值与资本化率变化 - 戴德梁行调整2025年二季度资本化率:办公类5.7%、商业类5.9%、非核心办公6.1%、商务园区6.2%,较以往明显提升 [8] - 世邦魏理仕数据显示资本化率上涨趋势缓和,但投资者对风险溢价要求持续提高 [8] - 部分项目成交价跌破银行贷款线,如长风公园未来项目售价低于外资银行贷款额 [6] 买卖双方博弈焦点 - 买卖双方对资产估值分歧导致交易僵持,仙乐斯广场因价格低于业主及金融机构要价陷入停滞 [1] - "短年限"物业估值普遍下调,买方持续砍价导致交易周期延长,后续运营规划成买家挑战 [4] - 当前市场折价成交成主流,部分卖家处于零收益状态,投资性买家趁机布局低价资产 [7] 行业趋势展望 - 戴德梁行预计折价项目将持续成交,办公类资产交易或回升,业主进一步降价可能刺激企业资产配置需求 [7] - 写字楼出租率普遍维持在70%,市场预期短期内难以回升至90%,加剧资本化率攀升压力 [8] - 外资套现机会增加但交易流程复杂化,地方国资进场改变市场买家结构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