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洗牌加速 - 互联网助贷行业正在加速洗牌,头部助贷平台频现合作名单,中小平台逐渐退出市场 [1] - 银行等金融机构风险偏好收紧,倒逼市场向头部平台集中 [1] - 多家银行、消金公司密集披露合作机构名单,涉及营销获客、联合贷款、支付结算、风险分担及逾期清收等业务类型 [1] 新规推动合规转型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新规,要求商业银行对助贷平台实行名单制管理,并公开披露合作名单 [2] - 新规自10月1日起施行,外国银行分行、信托公司、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参照执行 [2] - 部分银行已开始删减合作名单,反映行业对中小助贷平台的合作规模持续压缩 [2] 利率红线明确 - 部分中小助贷平台曾通过协议嵌套、业务转包等方式变相抬高利率至超24% [1][3] - 新规封堵"隐形加价"空间,要求银行确保借款人综合融资成本符合24%红线 [3] - 银行曾因合作平台转包行为导致终端融资成本攀升,失去风险把控力 [3] 头部平台优势凸显 - 蚂蚁、美团、抖音、京东、马上消费金融、度小满、微众银行、网商银行等头部平台在多家金融机构合作名单中高频出现 [4] - 金融机构看重头部平台的流量优势,如宁银消金与蚂蚁、字节跳动、百度、美团等合作,实现线上消费场景全覆盖 [4] - 头部平台因客户量大、抗风险能力强,成为银行优先合作对象 [3][4] 合作机构准入评级机制 - 亿联银行建立"三三结构"评级模型,从主体维度、资产管理维度、流程管理维度评估合作机构 [5] - 主体维度评估股东背景、管理团队稳定性、杠杆倍数、财务状况等 [5] - 资产管理维度关注客户流量来源、资产定价结构、风险管理能力等 [5]
助贷机构名单“瘦身”进行时银行合规成本提升加剧马太效应
中国证券报·2025-07-10 0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