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回购,正在逼“死”一部分医疗企业
36氪·2025-07-10 09:31

回购条款对医疗企业的影响 - 吉凯基因因无力支付2.27亿元回购债务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2] - 斯微生物、世和基因、至本医疗等医疗企业均陷入回购漩涡 [2] - 约13万个项目面临退出压力,涉及1.4万家公司,其中不少为医疗企业 [2] 企业案例深度分析 - 至本医疗因股东申请财产保全导致账户冻结,资金链断裂后停工停产 [4] - 至本医疗团队从500人缩减至200人,亏损减少70%但仍无法避免倒闭 [4] - 吉凯基因2019年获得4笔融资,投资机构达20家,但因IPO失败触发回购 [5] - 吉凯基因2021年IPO被拒后研发投入占营收40%,但仍无法扭转亏损 [6] 回购条款的演变与滥用 - 硅谷私募项目中回购权使用比例仅2%,中国高达80%-90% [7] - 法院支持回购请求比例82.39%,10%创始人成为失信被执行人 [8] - 国资LP出资比例达80%,其短周期特性加剧回购压力 [9] 行业影响与解决方案 - 回购案件平均执行回款率仅6%,100%回款案件仅占4.62% [10] - 建议医疗企业谨慎引入资本,签订协议时需充分评估风险 [11] - 投资机构应避免霸王条款,提供缓冲期而非逼企业绝路 [12] - 行业需拓展IPO之外的退出路径如并购、S交易等 [13] 行业反思与政策导向 - 政策提倡"耐心资本",应给予优质项目调整时间 [16] - 需区分正常市场出清与滥用回购导致的非理性淘汰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