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产到“优”产:创新筑牢糖业根基
消费日报网·2025-07-10 11:06
另一方面,广西不少地区借助"糖文化"开发文旅项目,如设立"蔗糖博物馆""甘蔗收割节"等,吸引城市 游客进村"体验制糖",文化与消费共振,为传统糖业注入更高层次的情感价值和传播力。 广西与越南接壤,具有天然的跨境农业合作优势。近年来,广西积极推进"越南种蔗+广西制糖"的新型 跨境模式,有效缓解国内糖料供应阶段性紧张的问题,也提升了糖业的区域整合与协同能力。 例如,来宾市建设的大型蔗渣环保餐具生产基地,不仅将甘蔗渣变废为宝,走出了绿色、环保、可持续 的发展道路,还具备了出口能力;崇左市则利用糖蜜、蔗叶开发出甘蔗醋、甘蔗啤酒等消费新品类,让 糖业产业链不断延伸。 如今,广西蔗渣、糖蜜、滤泥实现100%利用率,蔗叶离田综合利用率突破40%。这些数据背后是甘蔗 产业"吃干榨尽"、循环再造的能力在不断增强,意味着糖业正在从"原料导向"转向"全链增值"。 广西并未将糖业局限于"农业"范畴,而是放在区域经济、产业集群、乡村振兴的大视角中统筹谋划,通 过产业融合推动"农业+工业+文旅+科技"深度联动。 一方面,以糖厂为核心的"甘蔗经济圈"不断扩大,从制糖延伸至饲料、酿造、日化、包装、出口贸易, 打造出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业产业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