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白兰地入华百余年,国产酒企开始讲自己的故事

文 | 酒讯 半颗 编辑 | 方圆 7月4日,商务部宣布对原产于欧盟的白兰地征收反倾销税,税率 34.9%。这意味着长期占据中国高端酒 柜的白兰地品牌将面临进口成本上升、渠道利润收缩的现实考验。 与洋品牌扩张同频的,是本土白兰地的摸索与破局。早在 1914 年,张裕就在烟台蒸馏出中国第一款白 兰地,并用"可雅"之名参加 1915 年太平洋万国博览会,斩获金奖。随后,宣化双斧头牌、昆仑英雄 牌、上海双兔牌等品牌相继亮相,虽然后来这些厂商大多因市场环境、技术迭代等而淡出舞台,但"用 中国果品酿洋酒"的思路却延续至今。 片来源:商务部官网截图 事实上,自19世纪下半叶经通商口岸登陆以来,白兰地已在华走过百余年。进口品牌以轩尼诗、马爹利 和人头马这"三大洋"为主;在国产阵营中,张裕、长城、王朝和威龙也在百年间逐渐有了镜头;随着白 兰地饮用需求的增加,新疆领亿来、汉诺佳池等新锐品牌也开始活跃在主流市场。 白兰地入华百余年来,白兰地产在国内区分布初步形成,东部以烟台为核心,西北则由新疆博乐、宁夏 贺兰山东麓等地领衔,规模迅速扩张。 洋酒成本高企、国产标准升级、文化叙事加持,白兰地这款舶来品正逐渐向本土化与产区化演进。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