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开放争议背后,是安全主义的泥沼
经济观察报·2025-07-10 20:04
高校开放争议 - 上海交大发生社会人员与学生冲突事件 一名家长带孩子在体育场踢球误伤跑步学生 双方口角后家长踢打倒地学生致其送医 [1] - 反对开放观点认为过度开放会带来安全隐患 干扰教学环境 影响师生利益 但该事件不应导致高校开放政策倒退 [1] - 高校开放程度尚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部分名校预约名额一号难求 舆论持续推动开放来之不易 [1] 开放必要性分析 - 高校应当开放的核心立场明确 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开放及凝聚共识 需避免因个案否定开放价值 [2] - 校园安全需保障但不应追求绝对安全 需区分必须避免的风险与可接受风险 警惕"安全主义"压倒一切的理念 [2] - 封闭与开放是硬币两面 大学不同于中小学 过度保护剥夺学生反脆弱能力 学者指出安全主义导致心灵脆弱化 [3] 社会安全观念影响 - 疫情封闭降低风险容忍阈值 以往微小冲突现引发争议 校方面临压力可能削弱开放动力 [3] - 安全至上理念蔓延至基础教育 课间活动受限现象普遍 教育部延长课间时间但执行效果不佳 [4] - 过度安全敏感挤压成长空间 学者强调儿童需要无监管自由时间以培养风险判断与挫折应对能力 [4] 共识重构方向 - 需建立新共识:保障基本安全前提下接受适度风险 推动高校进一步开放 平衡青少年保护与自主成长需求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