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适度宽松”效果显现 货币政策操作留有后手
上海证券报·2025-07-11 02:30

货币政策实施与效果 - 今年以来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强化逆周期调节,实现"稳增长、控物价、防风险、促稳定"的多重目标平衡 [1] - 上半年货币政策在价格、数量、结构三个维度适时发力,提振内需、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2] - 一季度新增社融、信贷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反映经济活力复苏和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有力 [2] 数量型政策工具 - 5月15日起降准0.5个百分点,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降低银行资金成本并配合财政发力 [2] 价格型政策工具 - 5月7日起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5月8日起7天期逆回购利率下调0.1个百分点,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每年节省居民利息支出超200亿元 [3] - 5月20日存贷款利率同步下降,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均下降10个基点,企业新发放贷款利率约3.2%,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约3.1%,分别同比低50和55个基点 [3] 结构性政策工具 - 5月9日央行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优化支农支小再贷款、科技创新再贷款政策 [3] - 前5个月社融增量累计18.63万亿元,同比多3.83万亿元,人民币贷款增加10.68万亿元 [3] 重点领域支持 - 金融政策支持消费扩容提质、科技创新、民营小微企业和股市楼市 [5] - 央行等六部门出台19项措施支持消费,各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住宿餐饮、养老托育、旅游等领域供给 [6] - 政策完善科技金融体制,债券市场"科技板"拓宽科技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融资渠道 [6] - 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增加3000亿元,激励金融机构支持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 [6] - 5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6%,一季度末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1% [7] 未来政策展望 - 下半年货币政策或进一步强化逆周期调节,可能再次降准降息,运用MLF、逆回购等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 [8] - 结构性工具将重点支持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普惠小微、养老、消费等领域 [8]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望推出,投资领域或包括消费基础设施、"两新""两重"等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