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推动医药集采扩围提质
经济日报·2025-07-11 06:04

医药集采政策成效 - 国家推动集采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开展,2024年12月印发《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完善医药集中带量采购和执行工作机制的通知》,旨在加强集采全流程管理 [1] - 2018年以来已开展10批药品集采和5批医用耗材集采,覆盖范围从化学药扩展到高值医用耗材、生物药、中成药等领域 [2] - 集采坚持"量价挂钩、以量换价"原则,通过统一平台对接需求侧与供给侧,显著提升药品和医用耗材可及性 [2] - 乙肝抗病毒药物恩替卡韦年治疗费用从5000元降至一二百元,冠脉支架从均价1.3万元降至800元左右,使用量年均增长17%,累计370余万患者植入中选心脏支架 [3] 行业生态变革 - 化学制剂企业数量从4800家缩减至2200家以下,推动行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6] - 药品生产企业向药监部门申请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批准率从2018年25.2%增至2024年89.1% [5] - 生物医药产业研发管线中创新药占比从2018年25%升至2023年45% [5] - 全国统一采购规则和标准打破地域壁垒,实现医药集采数据全国共享和统一管理 [7] 质量监管体系 - 药监部门对中选企业检查覆盖率达100%,实行中选企业生产线检查全覆盖、中选产品按行业规范抽检全覆盖 [4][12] - 飞行检查由一年一次增加到一年两次,发现问题企业2年内禁止参与集采 [16] - 建立药品追溯体系实现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可追溯,完善国家药品智慧监管平台 [16] 政策优化方向 - 需解决过评仿制药的疗效信任问题,现有评价体系对药品长期稳定性、批间质量一致性的考察仍待加强 [9] - 我国仿制药企业超3000家,部分常用药品如氨氯地平、利伐沙班等同质化竞争严重,需通过政策引导减少重复立项 [13] - 探索支付标准与中选价格协同机制,对集采品种实行统一医保支付价,使用低价产品医疗机构可获价差部分利润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