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愁托育?政策来托举(健谈)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7-11 06:45
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政策解读 政策背景与核心目标 -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旨在解决家庭"托育难"问题 [2] - 当前托育服务存在三大痛点:供给稀缺("找不到")、价格高昂("送不起")、质量参差("不放心"),导致双职工家庭面临职业中断或育儿困境 [2] "1+N"服务体系架构 - "1"指区域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承担示范托位供给、人员培训、家庭指导、行业监管等综合功能 [3] - "N"指多元化托育点布局,覆盖社区、幼儿园、用人单位及家庭场景,形成网格化服务体系 [3] 重点实施路径 - 幼儿园延伸服务:鼓励幼儿园开设2-3岁托班,利用现有场地、师资和管理体系快速扩容,实现"托幼一体化"无缝衔接 [3] - 用人单位办托:支持企业改造闲置空间(如会议室)为托育点,相关费用可纳入职工福利费及工会经费支出,实现"带娃上班"模式 [3] 行业影响与挑战 - 需制定精细化标准:包括幼儿园托班的适龄化改造(场地/设施/师资)、单位托育的运营规范(成本控制/质量监管)等 [5] - 定价机制需平衡普惠性与可持续性,避免因低价导致服务质量下降 [5] 社会协同效应 - 政策明确托育服务是"社会共同责任",通过社区/单位就近布点降低家庭育儿成本,释放劳动力市场潜力 [4] - 成功实施后有望提升生育意愿,缓解"工作-育儿"矛盾,间接促进消费与人力资源稳定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