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销售模式演变 - 霍英东在上世纪50年代首创"卖楼花"模式(预售制),推动香港楼市繁荣 [1] - 中国房地产20多年繁荣由预售制、98年房改、2002年招拍挂三大制度共同促成 [1] - 2017-2021年新房销售规模维持在17亿㎡以上,现房销售占比持续下降 [1] - 2021年全国新房成交量达历史峰值18亿㎡,现房仅占13%(2.2亿㎡) [1] - 2025年前5个月现房销售占比回升至35.6%(1.26亿㎡/3.53亿㎡),创2007年以来新高 [1] 现房销售政策动态 - 2023年初住建部提出"有条件的地区可进行现房销售",广东、安徽等省启动试点 [8] - 雄安新区2023年9月全面取消预售,实现"所见即所得、交房即交证" [8] - 信阳2025年5月成为全国首个全面落实现房销售城市,新出让土地项目强制现售 [8] - 湖北荆门2025年7月宣布2026年起新出让土地原则上实行现房销售 [9] - 多地配套土地出让金支付优惠、融资支持等政策激励现房销售 [8][9] 行业争议与现状 - 市场下行期预售制矛盾激化,现房销售呼声高涨但全面推行条件尚不成熟 [3][5] - 开发商资金压力导致房屋交付和质量问题,并非完全由预售制造成 [5][6] - 部分企业主动推出准现房项目,如南京中堃置业"定制化精装、成品房交付"模式 [9] - 行业调整期强制现售可能加速企业出清,需平衡消费者权益与行业稳定 [7][9] 制度本质与未来趋势 - 预售制核心问题在于监管缺位和资金挪用,而非制度本身缺陷 [6] - 现房与预售并非对立关系,关键是如何保障交付品质和消费者权益 [5][7] - 长期来看现房销售将成主流,但需渐进式推进并由地方政府自主决策 [7][9][10] - 2025年多地政策显示现房销售正从试点向制度化过渡 [8][9]
现房销售,什么时候能在全国实施?
36氪·2025-07-11 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