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跨国收购,第一步该怎么走?
36氪·2025-07-11 13:38

新兴市场企业国际化策略 - 首次跨国收购策略和速度直接影响后续国际扩张频率和应对民族主义情绪的能力 [1] - 高频率国际扩张不会提升企业绩效 [1][8] - 新兴市场企业国际化面临信任背书不足、经验欠缺、治理结构不健全等挑战 [1] 民族主义对国际化的影响 - 母国民族主义督促企业挑战行业领头羊并反对外资合作 东道国民族主义对外企抱有敌意 [2] - 新兴市场跨国企业跨境收购额从2018年482.08亿美元骤降至2019年221.32亿美元 [2] - 民族主义使国际化扩张复杂化 后发企业更易受不利因素干扰 [2] 收购策略选择 - 集中策略(同行业收购)便于业务协同和规模效应 风险较小且能加速后续扩张 [3] - 混合策略(跨行业收购)需大量转型活动 整合速度慢且会减缓后续扩张 [3] - 快速集中收购可迅速试错并借助被收购方资源加快国际化步伐 [4] 收购速度的影响 - 快速混合收购隐含较大风险 如决策失误和管理问题 需额外招聘和学习成本 [5] - 快速集中收购在东道国易引发民族主义敌意 需投入资源建立合法性 [7] - 快速混合收购因不构成直接威胁 反而可能使后续扩张更顺利 [7] 研究数据支持 - 分析1995-2019年1632笔跨境收购显示 集中策略显著加快扩张频率 混合策略降低频率 [8] - 快速集中收购促进扩张频率升高 快速混合收购抑制频率 [8] - 快速集中收购在民族主义高涨时对扩张产生负面影响 快速混合收购更有利 [8] 管理启示 - 首次收购策略和速度决定后续扩张步伐 但快速扩张未必带来良好绩效 [9] - 需关注东道国意识形态差异 通过定位为国家利益补充来削弱抵制情绪 [9] - 政府可澄清法规 促进国际合作 为企业国际化奠定基础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