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让世界地质遗产焕发新活力——“金钉子”保护与利用观察
科技日报·2025-07-11 14:15

地质遗产"金钉子"的科学价值 - 贵州剑河乌溜阶"金钉子"为全球第69枚、中国第11枚、贵州首枚,确立为寒武纪地层研究新基准[1] - "金钉子"是定义全球地质年代单位的唯一国际标准,地位堪比奥运会金牌[3][4] - 剑河剖面具备连续地层序列和丰富化石群,为寒武纪中期全球地层对比提供理想基准点[6] - 中国11枚"金钉子"分布在浙江、湖南、广西等地,数量居世界前列[6] "金钉子"确立历程与竞争 - 全球首枚"金钉子"1972年确立于捷克,中国1995年实现零突破(浙江常山黄泥塘剖面)[5] - 确立标准严苛,需满足剖面条件、化石连续性、交通便利性等多维度要求[6] - 剑河"金钉子"提案2018年获国际全票通过,填补寒武纪生命演化研究空白[25][26] 保护现状与挑战 - 自然风化、地质灾害(如山体滑坡)威胁野外剖面保存[9] - 广西蓬莱滩"金钉子"因水利工程蓄水被永久淹没,成为学界遗憾[10] - 部分区域保护资金不足,如柳州梳庄村剖面杂草丛生、维护停滞[9] - 公众认知度低导致"藏在深闺人不识",专业人才匮乏制约科学监测[11][13] 保护机制创新 - 贵州首创司法保护令,明确六大禁止行为红线并建立三级司法保护基地[15][16] - 柳州将"金钉子"维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专人定期清理维护[15] - 建议推动专项立法,明确惩罚机制以强化保护力度[15][16] 保护与利用平衡实践 - 浙江长兴"金钉子"建成国家AAAA景区,年接待游客490万人次[19] - 湘西地质公园博物馆带动就业近10万人,旅游收益反哺保护[19] - 剑河县打造"研学+旅游"模式,联动温泉和文化景区推动业态升级[20] - 国际专家建议区分科研与市场开发功能,中国实践值得借鉴[18][19] 凯里生物群科研价值 - 发现于贵州八郎村,含5.08亿年前三叶虫和软躯体化石,填补寒武纪生命演化空白[23][25] - 连接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与云南澄江生物群,完整串联生命大爆发过程[25] - 赵元龙团队研究8万余件标本,推动"苗岭统"成为国际标准地层单位[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