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苏超上过的热搜,越扒越有
虎嗅·2025-07-11 16:14

赛事热度 - 南京和苏州的比赛吸引超过6万名观众到场,达到场地容量极限 [1] - 赛事热度在中超历史上可排前二,数十万观众因抢不到票在场外观赛 [3][4] - 苏超作为业余联赛初期曝光度低,但迅速引发全民关注 [7][8][9] 球员表现与赛事特色 - 球员水平虽不及职业联赛,但拼抢积极,如宿迁和盐城比赛中被铲倒后立刻抢球 [12][13] - 网友称赞球员坚持到最后一分钟的精神,形成"没有假球、全是世仇"的观赛氛围 [18][22] - 地域文化差异(如"散装江苏"梗)被巧妙转化为赛事话题,淡化攻击性 [25][26][27] 社交媒体传播效应 - 微博热搜聚合赛事结果和衍生梗,如南通队2-1胜南京队后"叫南哥"的喊话传统 [29][31][32] - 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分别通过现场视频、穿搭攻略等内容扩大影响力 [93] - 一个月内产生300多个热搜,形成"十三太保"文化IP [94][96] 经济影响 - 赛事带动景区预订量暴涨、文创热销 [106][108] - 预计赛季创造3亿元综合经济收益,平均每城市增收超2000万元 [108][109] 赛事文化现象 - 观众群体超越传统球迷,伪球迷参与度提升赛事良性发展空间 [100] - 官方与民间互动(如常州高铁站自嘲、苏州日报恶搞视频)推动话题发酵 [80][85] - 省外城市(如安徽芜湖)自发加入助威,形成跨区域联动效应 [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