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1专访|李世鹏:解码深圳低空经济的“先行密码”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7-11 16:28

深圳低空经济发展经验 - 政府认知到位且政策实施早,率先建设低空智能基础设施 [2] - 应用场景驱动,如美团无人机、顺丰丰翼等低空物流企业已进入常态化运行 [2] - 制度体系保障,通过《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实现规范,设立全国首个低空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及配套专项政策 [2] 低空经济发展方法论 - 低空经济是地面交通向上维度的延伸,具有规模化和区域性特征 [3] - 需依托新型数字化手段建设,避免与传统航空产生冲突 [3] - 借鉴地面交通管理经验,但需改变传统航空管理模式 [3] 低空经济规划与管理 - 基础设施建设需与本地发展水平匹配,避免过度超前 [4] - 深圳日飞行量超1万架次,基础设施需适配并具备前瞻性 [4] - 提出五个发展阶段概念,核心指标为城市能同时支撑的飞行器数量 [4][5] 低空经济安全挑战 - 低空飞行安全因素复杂,需考虑城市空域、楼宇分布、电磁环境等 [6] - 监测技术是当前最大瓶颈,需多种技术融合以满足安全要求 [7] - 航线规划需确保对地面影响最小化 [6] 低空经济投资趋势 - 融资热度波动符合新事物发展规律,短期投资者可能退出 [8] - 长期投资者需关注飞行器、低空飞行及基础设施相关产业链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