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塑料之外:中国“无废城市”里的可重复未来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2025-07-11 16:56

无废城市政策发展 - 中国自2018年启动"无废城市"试点,覆盖11个城市和5个特例区域,至"十四五"期间扩展至113个城市和8个特殊地区,目标2035年实现全国全覆盖 [3] - "无废"概念强调固体废物源头减量与资源化利用,而非绝对零废物,但政策更侧重工业固废、农业废弃物治理,对一次性塑料污染治理较薄弱 [3][7] - 深圳、广州、上海等一线城市率先探索塑料污染治理,如深圳2020年发布《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方案》,提出可降解替代品和回收体系 [4][18] 行业治理差异 - 快递行业是减塑"优等生",2000年起八大部门联合推动绿色包装标准,菜鸟、顺丰、京东等头部企业已推出循环箱、可循环生鲜保温箱等产品,初步建立回收系统 [10] - 外卖行业减塑进展滞后,政策以"鼓励""倡导"为主,缺乏强制性规范,平台多采用免餐具勾选、绿色积分等形式化措施,循环容器系统探索不足 [13][14] 可重用模式实践 - 可重复使用模式是源头减量的高效路径,如循环使用50次的外卖餐盒可减少50个一次性塑料盒的全生命周期影响 [17] - 深圳、上海等城市已试点可重用系统:深圳推广循环餐箱,上海将自带杯优惠写入法规,天津生态城推出"租我计划"提供环保容器租赁服务 [18] - 全球案例显示德国、法国采用押金退还制度(DRS),北美建立重复杯共享网络,亚洲地区推动便利店统一容器体系 [19][21] 城市试点与行业潜力 - 一线城市凭借物流系统、平台协同能力成为可重用模式"种子选手",天津生态城、雄安新区等政策特区承担制度试验角色 [24] - 外卖行业"高频+短链"特征更利于可重用容器部署,同城配送可实现24小时内"借-用-还"闭环,CBD、社区等场景已验证归还便捷性 [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