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治理农村黑臭水体,严防“返黑返臭”
中国环境报·2025-07-11 18:18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机制 - 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水系连通、生态修复"技术路线开展系统治理 [1] - 需建立稳定的治理机制重点关注三个方面:因地制宜治理、资源化生态化治理、完善管护机制 [1][2] 因地制宜治理 - 实施"一河(渠)一策"分类治理方案需结合农村实际情况 [1] - 优先采用成本低、易维护的治理工艺并明确治理目标、运维费用、责任人等关键要素 [1] - 避免未控源截污或治理直接填埋水体的简单化处理现象 [1] 资源化生态化治理 - 结合庭院经济和环境景观建设实现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 [1] - 推广水产生态养殖、畜禽种养结合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源头污染 [1] - 通过水系连通、原位生态修复、构建生态净化生物群落等方式净化水体 [1] 完善管护机制 - 分级落实养护责任并明确各级管护责任人定期巡查 [2] - 通过地方财政预算和市场化专业运营保障运维经费与技术 [2] - 建立治理公示机制和监督渠道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 [2] - 将治理成效纳入考核指标压实长期管护责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