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大学:产教融合搭建学生就业“立交桥”
中国青年报·2025-07-11 18:50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 安徽农业大学改革学科专业调整机制,新增生物育种科学、智慧农业等8个专业,形成多学科融合发展的专业结构[1] - 学校73.91%的专业直接服务安徽省十大新兴产业和现代农业需求,重点布局生物育种、智能农机装备等交叉学科[2] - 与荃银高科等企业构建"在校学习-实习-就业"全链条协同育人生态,缩短学生入职培训周期[2] 校企合作实践 - 农学院与荃银高科深度合作,2025届毕业生杨森林等10余人提前签约就业,企业评价学生"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1] - 开设"皖垦创新班"定向培养33名本硕生,实现"农垦特色课程+岗位实践"学分互认[5] - 与283家龙头企业建立战略合作,设立生物类创新实验班、通威班等特色班级[6] 就业能力提升体系 - 近3年培养2.6万余名毕业生,68.6%扎根基层一线,74.37%留皖就业,475人赴西部发展[1] - 建设8大综合试验站、128个科技小院作为实践基地,学生通过蓝莓培育等实战提升技能[4] - 配备514名校内外导师,开设职业规划课程,企业导师参与授课强化实战能力[3][6] 产教融合项目 - "江淮园艺"科创领航班配备国家级人才团队,137名学员参与"项目+团队+育人"深度融合[6] - 与老乡鸡集团合作开办"新农人创新班",培养现代农业复合型人才[6] - 2023年举办29场大型招聘会、219场企业宣讲会,拓展就业渠道[5]